专题文章/盗墓者会变成“非基因人”吗?剥去茧

日期:2025-11-05 09:14 浏览:

在传统印象中,盗墓贼常常羞愧地在山间徘徊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不少盗墓贼逐渐改变了面貌,转而注重自我包装。 2021年初,徐州市公安局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例行检查时,在一家古玩店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件沾满泥土和锈迹的弓形乐器。造型与山东省滕州市千丈遗址出土的弓形文物极为相似。随着调查的深入,侦查人员发现,古玩店老板方某与多名有盗掘古墓、贩卖文物犯罪前科的人有密切接触。其中,方姓文物的李某是一家文化研究技术服务公司的高管。他经常以汉族“非遗传承人”的身份出现在各种文化活动中令人讨厌的磨石技术。谁能想到,李某却依托一家勘探技术服务公司,以“考古作业”为名,将山东某墓葬中的汉画像石全部盗走。侦查人员还查明,李某是近年来泗阳、信宜皇家陵墓被盗的主谋之一。在审查起诉阶段,李某辩称其没有盗窃古墓文物,应认定为未遂行为。检察官经审查认为,李某盗抢的墓葬群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。其盗窃行为对文物的历史、艺术、科学价值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,应认定为抢劫古墓犯罪行为已完成。其买卖明知被盗或从古墓中获得的文物的行为,其目的是为了博取利益。应当以贩卖文物罪追究其刑事责任。 2022年6月,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十个月,并处罚金2万元。 \ 检察天天

0
首页
电话
短信
联系